莱妮·里芬施塔尔 Leni Riefenstahl

莱妮·里芬施塔尔

莱妮·里芬施塔尔简介

获奖情况

第6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得墨索里尼杯 最佳国际电影。获奖影视: 《奥林匹亚1:民族的节日》

第6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得墨索里尼杯 最佳国际电影 (提名)。获奖影视: 《奥林匹亚1:民族的节日》

第6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得观众票选奖 (提名)。获奖影视: 《奥林匹亚1:民族的节日》

影人资料

莱妮·里芬斯塔尔,原名“Berta Helene Amalie”,1902年8月22日生于德国柏林,2003年9月8日逝世于德国,德国舞蹈家、摄影师,电影演员和导演。尽管作为导演,里芬斯塔尔创作了非凡的电影作品,但她仍被许多人从一般电影导演中区分开来,因为她曾效力于**德国。  据称,1932年,***在看过里芬斯塔尔的电影后,非常欣赏她电影中那种阳刚的、强烈的、瓦格纳一般骄傲的美学。1933年,德国**党掌权,***在一场与里芬斯塔尔的私人会面后,邀请她为**党拍摄纪录片。在Arnold Fanck的蛊惑下,里芬斯塔尔答应了***的要求,并于1933年拍摄了纪录片《意志的胜利》,描写**党在纽伦堡执政,显示出她在电影上的过人才华。1936年,她拍摄了描写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奥林匹亚》,该片在电影技术上的创新始终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之一,而其拍摄动机却让这部杰出影片成为*务于**政府的***美学的代表作品。1938年4月20日该片首映,下好是***的49岁生***的这分**的礼物后来在电影史上得过四个**,但同时也永远地成了她的污点,因为在当时和现在的众多影评人看来,她把“奥运会转化成了***仪式,旁白中不断出现的‘战斗’、‘胜利’字眼,都透露了创作者的***信念”(焦雄屏:《电影***》)。影片在集体场景的取景、平移镜头(travelling)的运用甚至是海下摄影等方面,都做出了成功的创新尝试,但影片歌颂男性阳刚气质,通过男性身体寻找的一种美学以及崇尚**般的体育精神,与***主义在审美上高度统一。     然而,里芬斯塔尔是否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并不能定论,她最后一部为****拍摄的电影是在1937年,之后便拒绝为*****务。******后,她是第一批被送进**的电影人,被定性为**同情者,几次遭到逮捕(期间成功地越过一次狱)。1949年,她终于结束了牢狱之灾,但是**和评论界的牢狱更迅速而扎实地围困了她,而且她作为导演的生涯随着**的覆灭也永远结束了。终其一生,她都拒绝承认和***政府有过“浪漫的交往”,坚称自己只是一个电影导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迫于同僚的仇恨,尤其是**好莱坞的德国导演们,里芬斯塔尔来到**,受到Jean Cocteau的连续7年在经济上的帮助。并继续从事电影拍摄工作。之后,她曾拍摄一些关于苏丹的北非音乐的报道等纪录片,70年代,一次在进行海下拍摄时,里芬斯塔尔心脏停止了跳动,人们都以为她死了,但之后她又苏醒过来。2000年,里芬斯塔尔又遭遇了一次直升飞机事故,再次幸免于难,2003年9月8***于故乡的家中死于睡梦中,终年101岁。

莱妮·里芬施塔尔最受好评作品

低地观看 Bernhard Minetti、莱妮·里芬施塔尔 8.4
低地

Bernhard Minetti、莱妮·里芬施塔尔

信仰的胜利

约瑟夫·戈培尔、赫尔曼·戈林 8.4

圣山

莱妮·里芬施塔尔、路易‧崔克Louis Trenker 8.2

帕吕峰的白色地狱

Gustav Diessl、Leni Riefenstahl 7.2

德国在召唤

Adolf Hitler 7.8

欧洲电影史

可下载 8.7

蓝光

莱妮·里芬施塔尔、马蒂亚斯·维曼 8.0

导演之夜

亨利·阿诺德、沃尔夫冈·贝克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

Rüdiger Suchsland、Hans Henrik Wöhler 7.5

里芬斯塔尔的苏丹梦

莱妮·里芬施塔尔

白朗峰风暴

莱妮·里芬施塔尔

通向力与美之路

Jack Dempsey、Jenny Hasselqvist